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五之二「茶城小運河規劃構想圖」

本照片為臺灣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五之二「茶城小運河規劃構想圖」。此茶路設計構想,針對昔日茶商生活與茶業發展有重要關聯的建物或舊址進行故事場域營造,優先選出較具代表性及故事性的據點。
大稻埕是臺灣茶文化發展的源點,也帶動了臺灣茶產業的發展。作為臺灣茶業發展的龍頭,應積極以茶文化傳承與再興為目標,結合茶文化、茶藝術、茶民謠、茶器物、茶飲品等多元意象,為茶產業注入活力,展現活潑、多元的創新風貌,營造一條可以看茶、品茶、買茶的大稻埕賞茶之路。大稻埕茶路巡禮提出5項營造計畫構想,包含「再現洋樓街」、「茶城小運河」、「茶商茶事」、「茶文化博物館」及「找茶步道」。茶城小運河_西寧北路航運風貌再現。西寧北路原為大排水溝「港仔溝」,當年位處迪化街及貴德街兩大街市的後門,是清朝時期大稻埕運送茶葉出港用的小運河。當時運河大轉彎處的區域稱為河溝頭(今西寧北路與民安西路交會區域),同時緊鄰當時的臺北火車站舊址(今臺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為重要的運輸節點。港仔溝填平興建為西寧北路後,過往的運河風貌不復見,如今僅能從錦記茶行(陳天來故居)後院、林柳新偶戲博物館及納豆劇場(原周氏進春茶行製茶工廠),以及因運河動線而退縮興建空間的西寧北路65、67
號建築物一窺當年運送的繁景。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綠地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室
  • 創作者
    綠地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室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20/06/25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