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傳統表演藝術叢書》系列記述傳統表演藝術,2007年即出版《打八音‧唱北管》等三冊。本書紀錄兩位資深藝師及代表性客家八音表演團體;收錄兩張有聲專輯,專輯製作人范揚坤,依藝師專長規劃「唱北管」、「打八音」主軸,由和成八音團伴奏,曲目編制及曲譜可對照本書〈特色與風格〉。
本書前兩章說明桃園八音發展與師承關係,後分別介紹本書主角。本資料即取自〈師承與家傳〉,篇章以兩節表格彙整北部八音分布狀態、桃園本地的師承與家班,此節即依此說明「和成八音團」成立以來的淵源關係。該團因合作邀演資深樂師,涉及多個師承血統,其中多以桃園為根據地,少數隸屬新竹八音。然師承的影響力,則端看彼此互動的密切程度,如謝旺龍對於1990年代中受邀擔任教席,成為影響該團年輕嗩吶樂手的啟蒙「先生」。
該團因延聘、網羅不同師承系統的資深樂師,使其表演人力資源相形充沛,如團長袁明瑛所傳承的「新屋范姜文賢家族-朱苟」系統、因長期延聘謝旺龍為樂團新生代所延續的「龍潭劉雲鳳」系統;傳承自「龍潭邱添福家族」的邱阿龍則傳授八音圈曲藝外的知識,並促成當時袁家三兄弟投身「八音圈」。桃園本地八音素來重視弦索「大調」強於「小調」,乃本地師承、風格差異使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