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日日新報》於1914年(大正3年)9月17日報導了有關「基隆盂蘭盆會盛況」。
鷄籠中元祭雖始於1855年(咸豐5年),唯清代有關中元祭的陣頭表演,文獻不足,難以窺知。到了日治時期,從《臺灣日日新報》有關基隆迎神賽會的報導,才得以獲知其概況。這則報導:「舊廿五日放河燈,金雞貂石四堡,梨園子弟盡出,旗鼓燈排,纏繞滿街,好事者更以詩意藝棚,爭炫奇觀,其燈純用改良式,龍頭龍尾,中綴燈球,一排多至數百燈,屈曲蛇行,倍覺有趣,聞尤以「丸大苦力組」一排,最為生色,勞動神聖不可誣也,臺北泰芳商行之詼諧廣告,亦助熱鬧,斗大王萊燈數十對,厚臉者二人,一撐廣告,一曳紙鹿,到處圍觀如堵,事雖滑稽,可知島人商業競爭,思想漸有進步。」
從這則報導來看,活動中夾雜著商業廣告,企業主可說挖空心思,爭奇鬥艷,不但提升了陣頭的品質,也使活動更加熱鬧,達到「拚陣頭」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