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異國靈情

西元1884年(清光緒10年)法軍改打台灣,從基隆港登陸,劉銘傳率領的清軍奮勇抵抗,戰況激烈,雙方死傷慘重。這些戰歿的法國官兵屍體就埋在正砂里海邊,號稱「法國公墓」。

根據正砂里俞明發里長的訪談,面對這些侵略者,居民選擇放下仇恨,本著悲天憫人的精神,每逢七月,準備法式牲禮(不用牛排,改用豬排)、紅酒、麵包、鮮花致祭,並邀請法國駐台代表參加,充分流露了鷄籠中元祭的博愛情懷。因此,從1996年(民國85年)起,在主普宗親會傳統祭儀外,增加了「異國靈情」這項科儀活動。

依造傳統,鷄龍中元祭由民間宗親會輪流擔任主普,其他宗親會為贊普;近20年來各社區發展協會也共襄盛舉,展現特色,這是鷄龍中元祭得以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原因之一。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曾子良
  • 資料來源
    照片林觀清提供
  • 參考資料
    曾子良,文化部《重要民俗雞籠中元祭保存維護計畫研擬案》成果報告,2018年,頁263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