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製茶技術轉變的過程-舊式炒菁機

        照片為位於大埔製茶廠中存放著舊式炒菁機,外型為半圓錐滾筒狀,與現今的圓錐白鐵炒菁機有著顯而易見的差異,可說是從傳統炒鍋轉變成現今炒菁機的過渡機種。

        三峽為台灣龍井茶產地,三峽的大埔製茶廠歷經80年傳承三代,成為廣為人知的台灣老茶廠。位於大埔製茶廠中存放著舊式炒菁機,外型為半圓錐滾筒狀,與現今的圓錐白鐵炒菁機有著顯而易見的差異,可說是從傳統炒鍋轉變成現今炒菁機的過渡機種。

        龍井茶為炒菁綠茶,茶菁在摘採後必須盡速炒製,以免茶菁久置萎凋而使綠茶品質劣變,龍井茶的炒菁過程中主要目的為殺菁,其次,製茶師傅會以擠壓的手法將茶葉揉製成扁平狀態,以形成條索狀外觀。炒菁後接續的步驟為初乾,龍井茶的初乾又稱為揮鍋,為進一步使茶葉失去水分及整形的過程,揉製壓力由大到小進行,以免壓力太大而使失去水分的茶葉粉碎。而後再經撿剔、風選、烘焙及包裝等過程,成為蘇軾筆下的「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李興傳《綠茶製造學》P. 219-224 每日頭條-詳解西湖龍井茶傳統手工炒制方法https://kknews.cc/zh-tw/culture/k88p2rq.html
  • 撰寫者
    張心柔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0/3/25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