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茶樹袋植扦插苗出貨

扦插是目前臺灣最普遍用來繁殖茶樹種苗的方法。商業大量繁殖時最普遍的是用袋植扦插法。照片是目前最主要茶樹商業大量繁殖方式,即袋植扦插茶苗出貨之情景。

茶樹最早使用種子繁殖苗木,稱為實生苗。但因為實生苗因生長勢不一,型態各異,影響茶園管理效率,因此改用未來生長整齊一致的無性繁殖法所生產的苗木。無性繁殖方法主要有三種,約於1981年(民國70年)以前,茶苗繁殖以壓條為主,但繁殖效率較差,無法滿足大量苗株需求,故後來發展為扦插苗。1975年(民國64年)茶改場研究「茶樹扦插育苗加速成長法」成功後,進行推廣,而逐漸取代壓條法。

此階段之茶樹扦插,是採一段一年生以內枝枝條,帶一張葉片,插入土中,經過適當的培育,大約6個月,枝條可以歷經發根與萌芽,並生長到可以移植的程度。這種方式繁殖之茶苗,出貨時必須從土裏挖出,才能移到種植地種植。由於挖出與運移過程,根部不一定會有適當的土壤保護,因此稱為裸根苗。裸根苗的移植成活率很容易受環境之影響,因此1984年(民國73年)開始發展容器育苗,目前最常使用的便是用黑色塑膠袋來培育茶樹扦插苗。

袋植苗出貨與移植過程,根部不會裸露,取苗後到定植期間,苗木也不易受損,成本又不高,因此成為目前最主要的茶樹繁殖方法。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劉秋芳
  • 貢獻者
  • 時間起
    197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