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墳墓的石獅特色

馬祖墓葬文化背景多元,暨融合地緣鄰近的閩東文化,在軍管時期也與台灣閩南匠師手藝有交流,從墓地的裝飾物——石獅就能看出來。

根據寓山文化工作室(2015)《連江縣南竿鄉墳墓形式與墓園演化模式普查計畫》報告書,在南竿鄉就發現3種石獅形式,包含南方獅、北方獅,以及墳墓建造年代較久遠的特殊石獅。該團隊分析,南方獅的特徵包含「扭首對望、面容柔和、獅眼銅鈴、耳大如扇、鼻短如蒜、造型溫潤、四肢較細瘦、姿態靈活多變、前肢會單舉或雙舉、舞弄授帶、繡球、少獅、身軀扭轉,裝飾配件多樣化鈴鐺、纓穗、花朵、寶珠等」,這種南方獅是流傳於福建與臺灣的形式,馬祖地區可能是透過臺灣建墓匠師帶入。而北方獅則是「造型雄武強健、頭大額凸比重甚大、螺髮粒粒飽滿、多直背蹲坐、四肢銅筋鐵骨、公獅踏繡球、母獅壓少獅、裝飾貴氣、項圈寬大、基座多採須彌座、姿態端正規矩」,推測是因為國民政府遷臺後,引入的建築樣式。第三種特殊獅則存在於建造年代較久遠的墳墓,如清代雕刻線條較簡單的石獅,以及類似狛犬的樣式。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15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