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松本貞

本籍不詳。曾以《殘雪》、《靜物》分別入選第5-6回(1931-32)臺展西洋畫部,畫作以「S. MATUMOT□」(□應為「O」字,遭裁切不見)落款,「MATUMOT□」即「松本」、「S. 」即「貞(Sada)」之日文讀音及縮寫。根據1931年《臺灣日日新報》的初入選者採訪報導,松本之父向記者表示:「貞子目前在東京女子美術學校就讀,今年暑假回來,利用了一點時間作畫,(略)去年剛從第一高女畢業,臺展是首次送件參加」。「貞子」之「子」,常冠於女子單名之後,以為暱稱;第一高女即臺北州立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北一女),而女子美術學校(今女子美術大學)為横井玉子等人於1900年設立的私立學校,校址在東京市本鄉區本鄉弓町,1929年改稱女子美術專門學校,陳進也是此校校友。同年該校同窗會會報上可見一首題為〈 蓬莱之島〉、歌詠臺灣的詩句,作者為「高等・洋畫一」(高等科・洋畫一年級)的松本貞。臺日報報導中並未提及其學畫經歷與師承,惟根據白適銘(2019)研究,松本貞為由鹽月桃甫指導的京町畫塾成員,但未見佐證文獻。

基本資訊

  • 別名
    松本貞子
  • 讀音
    マツモト サダ (Matumoto Sada)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性別
  • 出生地
    不詳
  • 出生年月日
    不詳
  • 卒年月日
    不詳
  • 來源
    1.〈 松本貞嬢は東京にゐる 父君は語る〉,《臺灣日日新報》,1931-10-22夕刊(版2)。2.松本貞,〈 蓬莱の島〉,《女子美術專門學校同窓會 會報》記念號,女子美術專門學校校友會,1931,頁123-124。3.白適銘,《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 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頁167。
  • 父母
    不詳
  • 撰寫者
    李淑珠
  • 臺府展入選屆別(年)
    臺展第5-6回(1931-3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