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宋朝_蘇軾_四花相似說

宋朝_蘇軾_四花相似說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宋朝_蘇軾_四花相似說

從許多古籍資料可以發現,宋朝對於蓪草花的應用非常普遍,但當時製作假花(像生花)的材料有許多,至於當時蓪草紙花的具體形象又是如何呢?蘇軾有一篇《四花相似說》:「荼蘼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蠟花,海棠花似絹花,罌粟花似紙花」。這是東坡先生跟朋友評論各種花卉,還用四種像生花來比喻說真花像假花,反過來也可以說是對於各種造花材料的稱許。

可是荼蘼花是什麼?在台灣似乎沒有,荼蘼(讀音:tú mí),本作荼䕷, 又名酴醾、佛見笑、重瓣空心泡,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空心泡的變種,產於中國陝西秦嶺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各省區。《紅樓夢》中有語:「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意即荼蘼是春季最後盛放的花,當它開放的時候就意味著春天的結束。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台灣蓪草學會
撰寫者
陳建華
創作者
蘇軾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宋朝/臺灣史前的金屬器時代(如十三行文化、蔦松文化、靜浦文化…)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