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芹壁聚落的發展

本文由連江縣政府委託案件《連江縣縣定古蹟「芹壁天后宮」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為撰寫依據,此調查報告完成於民國108年(2019)4月,果相建築事務所為研究單位。內容記錄為芹壁天后宮歷史背景、聚落環境、建築結構、修復工程等細節。

早期芹壁聚落的民生用水多仰賴山泉水,僅有少數民家有鑿井飲水。山泉水的上游灌溉著梯田農作物,下游為居家生活用水,最下游至澳口供洗衣與家禽飼養等雜用,最後排入澳口海中。維生方式多以漁業為主,因土地貧脊不利於耕種。地理位置又常受海盜侵擾,生活困苦。後與中國沿海地區的往來頻繁,由當地運來家禽、家畜進行飼養,兩地間有了商業貿易往來,許多家族組成商號船隻。抗日時期,經濟條件改善,村內的賭館、酒肆、鴉片館、棺材店開始林立,有些家族更會聘用匠師將房舍從原本的草寮式改建成花崗岩民居。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果相建築事務所(2019)。芹壁天后宮的歷史研究。連江縣縣定古蹟「芹壁天后宮」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頁2-6~2-7)。連江縣:連江縣政府。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