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梅石村的建築演變

梅石村的建築演變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梅石村的建築演變

依據《紮根與連結馬祖戰地文化遺產記憶樹計畫成果報告書》,位於南竿的梅石村為一自然村,並無設置實際行政區域,現劃入清水村範圍內。梅石街區前段靠山的部份是興建在大水溝之上,整條街區保存許多木造建築,其建築構工可分兩個時期,一是1950年後多以木造建築為主,1960年初期則為鋼筋混泥土的房子。馬祖以前的雜貨店具有現今7-11的全方面功能,除了賣雜貨外,還可以寫信寄信、賒貸,發展出多功能的商業模式,說明當時戰地經濟,因軍人需要而提供的供需運作。
從建築樣式能看出當時梅石建築材料變化的歷程,原來蟄居在上梅石的村民慢慢在政府的輔導下,捨棄過往慣用的石屋,在下梅石另築新居。而在下梅石,上層還保存著原始的木頭結構門板,下層則從木頭門板換成鐵皮門板,藍色油漆是漁船使用的油漆剩下來進行上色。1990年的梅石市街,是南竿最熱鬧的地方,人多自然帶來了商機,然而在特約茶室被裁撤後,人群不再聚集,梅石村的經濟瞬而蕭條,居民接連遷居。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貢獻者
資料來源
好多樣文化工作室(2016)。遺產記憶與故事採集。紮根與連結 馬祖戰地文化遺產記憶樹計畫成果報告書(頁128-162)。連江縣:連江縣政府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