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仁愛村成為三民主義示範實踐村落

仁愛村位於南竿島的南方,舊名鐵板村,因為村澳口的海床,有一大片的暗紅岩石,退潮時顯露,遠望猶如一大片堅硬的鐵板,故此命名之。戰地政務時期改名為仁愛村,曾是連江縣政府的所在地,馬祖政務委員與當時的駐軍司令,以《三民主義暨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作為依據,特別在仁愛村及復興村辦理三民主義示範實踐村落。
《三民主義》一書是根據國父孫中山先生1924年以「三民主義」為題所作的16次演講紀錄,後在1953年總統蔣中正以〈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補充《三民主義》一書章節。三民主義的核心為國族主義、民主政治、工業革命及社會主義。因此,於馬祖地區實行三民主義示範村的目的在強化民眾知識,提高民眾政治水準,增加漁農生產,改進民眾生活條件,增進國民身心健康,促進社會進步,並逐步推廣穩定全連江縣的建設。

此張老照片為當時仁愛村入口處的牌樓,寫有「三民主義示範實踐村」,現收錄於連江縣政府文獻中心。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仁愛村
  • 地點-縣市區
    連江縣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好多樣文化工作室(2015)。戰地博物館策展定位與延伸走讀。馬祖戰地遺產永續發展及在地參與計畫結案報告書(頁73-103)。連江縣:連江縣政府;方永泉(2000)。三民主義。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2018年12月12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1786/;徐宗林(2000)。〔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2018年12月12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4097/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