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音樂史上記譜的方式大致分為文字譜、符號譜及線譜,工尺譜是漢字文化圈特有的記譜方法,屬文字譜的一種。工尺譜源自唐朝,宋代開始盛行於樂工之間,到明清時已廣泛的用於當時的民間歌曲、器樂曲、說唱音樂、戲曲音樂。目前臺灣通俗傳統曲樂的北管、什音、客家八音等均是以工尺譜為記譜方式。
工尺譜不像西方樂譜講究準確性,只是一個大約記載樂譜的工具。演出時,並不會完全依據樂譜演奏,不但節奏上有很大的自由度,亦可以加花(加上裝飾音)的方式展現表演者演出技巧的特色。也因此,不同的演出者在演奏相同的曲牌也會有不同的演繹風格。
桃園鈞天社為桃園大廟—景福宮所屬子弟軒社,成立於1899年,名列桃園八大軒社之首,社內北管團至今仍存有眾多先輩留下來的手抄工尺譜(如本例番竹馬),因曲樂演奏技藝精湛,亦常受邀全臺灣各地出陣。
【番竹馬】為北管曲牌名,由【番竹馬】、【番竹馬˙清】、【番竹馬˙贊】三段樂曲組成。北管每首曲牌均有故事背景,【番竹馬】常用於戲曲番邦將帥出兵時所奏曲樂;【番竹馬˙清】及【番竹馬˙贊】則通用於戰敗收兵、戰勝追趕或班師回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