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桃園大溪協義社墨斗陣

       臺灣民間子弟軒社,如北管、南管、什音、八音、大班鑼鼓等,其人員招募來源及組成方式,大致上分為地緣:由鄰近區域居民組成、業緣:由相同職業或產業成員組成、宗族緣:由家族內成員組成、組織緣:由同一組織,如廟宇、商行會社成員組成。成立於1919年(日治大正8年)的大溪協義社,即是由林場工作業、製材業及木雕業者組成的業緣組織。協義社的成立目的是了參與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遶境儀式。


為展現木業行業人員的特性,也為了在遶境時展現輸人不輸陣的子弟精神,協義社約在1960年代仿效日本慶典迎請神轎的方式,將「墨斗」,放大後安置在一組木架上,由木器行的學徒扛起參與遶境。


墨斗陣拜廟時,組員搭配領隊的「嗶嗶!」哨音,口中發出「嘿咻!」的喊聲,形成墨斗陣經典的「嗶嗶!嘿咻!嗶嗶!嘿咻!」口號,組員們踩踏著「之」字型腳步入廟,到定點後,將墨斗置於地上,由領隊拉出墨斗線,模仿木器師傅以墨斗畫線的動作,高喊「有準冇?」,組員回應「有哦!」,最後再由全陣成員高舉墨斗向廟內神明行拜禮。


由於墨斗陣充份展現木器產業的特色,且迎請時口號及腳步節奏特色鮮明,是協義社遶境隊伍中極具代表性的陣頭。

基本資訊

  • 出生地點-縣市區
    桃園市
  • 生年月日/時期
    1919
  • 國籍
    臺灣
  • 撰寫者
    吳敏惠
  • 卒年地點-緯度
    null
  • 卒年地點-經度
    null
  • 性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