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南市大觀音亭第41方

大黃、芒硝各四分、川朴、枳實各一錢、甘草五分。水壹中杯煎四分服。


此籤結構出自《傷寒雜病論》中的「承氣湯」系列方,常用於治療感到腹部堅滿、硬痛,按之更痛,大便不通頻頻排氣,或排出臭穢異常稀水之患者。方中大黃有較強的清熱、瀉下通便作用;而芒硝為鹽類瀉藥,能轉移腸中水分,使糞便軟化易於排出;川朴(厚朴)可消除腹部脹滿的狀態,與枳實同用,調整腸胃機能,幫助腸道排空,由於數味攻下藥物會損傷人體元氣,因此再使用甘草,以補益中氣,緩和強力攻下藥的急猛之勢。本方仍需注意,體質虛弱之人應慎用。


本首藥籤出自臺南「大觀音亭」。大觀音亭原有藥籤60首,因第11首亡佚,故現存藥籤59首,沒有分科別;此外,大觀音亭原有的第24、47、53與56首藥籤,是由「紅毛樓觀音佛祖」的第24、47、53與56這四首藥籤來取代。由此亦可得知,早期的藥籤在不同宮廟之間,存在著一種流轉與傳用的情況。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不明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