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松山進安宮男科第四號

西歸一錢、連召一錢、茯苓二錢、北仲一錢、六汗一錢、甘草一錢。水一碗煎五分渣仝連服二劑。


藥籤中的西歸其實就是「當歸」,過去以產地不同分為西歸與川歸,但功效相近;連召就是「連翹」;北仲其實是「杜仲」的常見誤用藥材之一,效果不如杜仲;六汗是常見中藥「續斷」的別稱,因炮製時需等待其出汗成熟而得名。此藥籤適用於風濕痹症,常見症狀如腰膝痠痛、筋骨拘攣,當中的西歸、北仲、六汗三者合用可以補肝腎強筋骨,並通利血脈;連召與茯苓則可以協助體內水濕的排除,同時連召也有助於去鬱散風;甘草可以調和各藥物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本首藥籤出自臺北市「松山進安宮」。西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福建泉州的馬鳴山鎮安宮舉辦法會,將王船送入大海,王船輾轉漂流後,停靠在雲林草港港灣,當地先民喜遇王船,將王船上的五年千歲神像迎入,立廟奉祀,當時王船所載之物,即有藥籤一冊。1959年(民國48年),由馬鳴山鎮安宮分靈駐駕於臺北市「松山進安宮」濟世。目前松山進安宮內,仍保存有男科藥籤50首,提供給有需要的信眾求取。從中醫藥的角度來分析這50首藥籤能調理的病症,包括了呼吸道問題、腸胃道問題、泌尿道問題、跌打損傷……等;雖歸屬於「男科」,但並不限定男士才能使用,而是符合該首藥籤調理範圍的男女民眾即可使用。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不明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