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慈生宮男科第二十五方

風火侵肺家。肝經木動。

平肝木。風火漸息。


白桂木五錢、白芍三錢、二味加紋銀煎服。


白桂木有稱作將軍樹、胭脂木,在閩、湘、粵、贛地區零星生長,果實似無花果,可做蜜餞,作為藥用,可以袪風邪利濕和活血通絡,也就是緩解感冒不舒服的症狀,但現在已經是瀕危植物,推測是福建、漳州的先民從故鄉帶來台灣的用藥習慣;白芍可以養肝陰、放鬆腹部肌肉和血管,有止痛的效果;紋銀即是是清代的貨幣,不是純銀。但紋銀在水裡釋出的微量銀離子確實可能有鎮靜或殺菌(解毒)的作用,這裡的紋銀其實不限定是什麼銀也不限定劑量,只要身邊能夠取得,銀器也可以。


本首「男科」藥籤,出自「北投慈生宮」。北投慈生宮是在西元1669年(明永曆23年)由當時聚居的於唭哩岸的先民們為了奉祀五谷先帝(神農氏)所興建而成,而藥籤的內容則取自西元1917年(民國6年)刊行的《呂祖博濟仙方》,目前慈生宮中還保留著婦、男、幼、外、眼共五科,總計453首藥籤。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不明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