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慈生宮幼科第十二方

有風有痰。慎勿驚嚇。

房中宜靜。衾枕宜煖。


鈎藤錢半、辰砂二分、橘紅花八分、蟬退十只、京芥七分、川貝一錢。煎服。


風具有善行數變,發展迅速的含義,有風有痰表示容易突然發作,病勢迅速,產生風痰阻絡,四肢拘攣疼痛,小兒心驚、小兒驚風。鉤藤具有息風止痙,配辰砂(硃砂)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蟬退(蟬科幼蟲羽化後的蛻,也稱蟬蛻)性寒可以涼肝息風,京芥(荊芥)治風,川貝母內含西貝母鹼具有解痙作用,橘紅花為化橘紅的花朵,具有化痰的功效,另外需注意居處安靜,隨時注意保暖和心情的安定。這是治療風痰證型的方藥,是用於現今的熱筋孿或癲癇類疾病。


本首「幼科」藥籤,出自「北投慈生宮」。北投慈生宮是在西元1669年(明永曆23年)由當時聚居的於唭哩岸的先民們為了奉祀五谷先帝(神農氏)所興建而成,而藥籤的內容則取自西元1917年(民國6年)刊行的《呂祖博濟仙方》,目前慈生宮中還保留著婦、男、幼、外、眼共五科,總計453首藥籤。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不明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