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拍攝於1989年,記錄紅毛港居民談論著遷村議題。1967年,高雄港第二港口闢建,將紅毛港漁村劃入臨港工業區的範圍,預計劃設為「大林蒲商港區」的預定地,紅毛港開始實施禁建,同時著手紅毛港及部分大林蒲地區的遷村計畫。影片中的村民表示,政府籌備遷居地、配套措施、就業輔導等問題已經談了二十多年,禁建令導致了紅毛港人在家族人口持續成長,卻面臨房屋不得擴張的窘況,居住空間無法跟隨家庭成員增加而改變,無計可施下只好往外搬遷,造成漁村人口流失,導致造就城鄉發展的差距。
戰後,台灣進入威權治理時期,當時政策的決定缺乏社會共識,紅毛港人的家園被劃入國家重要基礎建設,居民無法為居住權利進行反抗。影片中的被攝者提到,當時國家徵收土地作為公共使用時,村民感受到是被強制簽下同意書的,備感無奈且不願遷移,也因此展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遷村地點與賠償等問題,最終,村民均感到疲憊不堪,被迫接受當時由政府提出的協議條件。
紅毛港禁建引起一連串人口成長遲緩效應,高雄港的「十二年擴建計畫」固然擴張了高雄港的發展勢力,然而在中央強力運作下,並未妥善思考人權與居住問題,以國家經濟為優先考量下也忽視了城市的宜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