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鏟挖式拔根機設計研究

鏟挖式拔根機設計研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鏟挖式拔根機設計研究

茶樹會因為品種流行變更與經濟生產年限關係,經常需要更新品種。茶園更新過程中,茶樹的拔除與根系的清除,在1980年代以前因為沒有適當機具,大型挖土機無法進入的茶園,成為最為耗費成本之操作。本照片為茶業改良場為改善此種現象研發之鏟挖式拔根機的設計圖。

茶業改良場於1979年(民國68年)06月至1980年(69年) 01月,將該場多年前設計之動力拔根機前端原有堆土鏟刀部分,改為小型鏟式挖刀,同時將後端擧圓盤犁之油壓頂筒,連接鏟挖刀做拔根改造,在該場三圃茶區測試,發現可以有效整合拔根機與曳引機相關功能,而發揮最大效益。

其試驗分析結果,拔根時間平均作業約3.6株/分,可推算一公頃所需時間約60小時。工作效率以每日工作8小時計算,鏟挖式拔根機約可拔1700株左右,動力拔根機約可拔500株,所以鏟挖式拔根機之效率為動力拔根機2.5倍,有顯著差異。

此外,由於機體較小,適合大型挖土機無法抵達的茶園使用,全面改善茶園更新效率。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黃淑英
貢獻者
資料來源
部分資料來源: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六十八年年報,P76-77
時間起
1979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