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剪枝是維持茶樹經濟生產年限之重要操作,但深剪枝剪的部位枝條直徑會隨深度而加粗,而剪的深度會影響茶樹恢復經濟生產的時間,以及下次深剪的程度。因此茶業改良場於1978年(民國67年)至1981年(民國70年)間,為期四年,進行茶樹深剪枝試驗。照片即為當年試驗之結果。
如前所述,深剪枝時,剪枝深度會影響機具強度,因此該研究團對鮮魚1978年(民國67年)完全解決機械強度與結構問題,決定使用改量過的圓盤式深剪機,比較5種剪枝深度,分別為離地面10 cm、離地面20 cm、離地面30 cm、離地面40 cm、離地面50 cm。
經四年之試驗結果如下。剪枝深度最低的A項,在第三年時高度約57公分,樹冠平均寬度約80公分,茶菁收穫量約57公斤/小區,而剪枝深度最高的E項,在第三年時高度約79公分,樹冠平均寬度約103公分,茶菁收穫量約104公斤/小區。然而,剪枝深度越低,茶樹高度越矮,使採茶深度變淺,導至最後產量少,而深度較高的產量約較低的1.8倍,所以得知產量和剪枝高度有相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