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樹枝條打碎機之研製改良

茶樹每年均需淺剪枝,每3-5年需中剪枝,15-20年需深剪枝,所以會產生大量剪枝下來的枝葉,清運與處理均需龐大的勞力與金錢;同一時期,需又購置大量行間之敷蓋物。因此開始開發適當之打碎機,企圖將修剪下之枝葉,直接在茶園打碎作為敷蓋材料。本照片即為研發成功後,原型機在茶園進行機能測試之情形。

茶業改良場於1990(民國79),以一年的時間,採利用既有的果樹碎枝機械結構,針對茶樹枝條打碎效果、自走於茶園行間與自動收集散佈於行間枝條的目標加以研究改良,成功開發出原型機,並成功技術轉移。

本機之結構與改良內容有三項。自動行走及承載機構在改良,後全機長165公分,寬60公分,承載架高48公分,變速箱離地高12公分,圖片即為其自走進入中、深剪枝的茶園行間測試之狀況。殘枝打碎機系統分為碎枝(含殘葉)與粗殘枝兩口,粉碎能力每小時 200~300公斤兩系統打碎效果均良好。殘枝打碎機以框架方式放置行走承載部,拆卸簡便,可拆卸後改置貨架、貨斗搬運、抽水機械與裝置噴藥,做多功能使用。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淑英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部分資料來源: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八十年年報,P73-75.
  • 時間起
    199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