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鳳鼻頭景觀變化描繪

本片為林園文化協會所拍攝,於1999年2月16日高雄市小港區鳳鼻頭至林園沿海一帶,探勘日治時期挖掘軍事築城計畫用防空洞及相關建造物。經由鳳鳴社區發展協會常務監事伍泰良先生、大林蒲鳳鳴里耆老龔招財協助,影片中清晰記錄下軍用防空洞位置、位於礁岩上的砲塔、設於當時保有大片海砂石的鳳鼻頭海灘的機槍堡,當時尚在建築的鳳鼻頭漁港,以廢棄汙染事業物所填補的南星計畫,還可見面積不多的海灘上防坡堤正進行工程當時暫稱為「牌仔漁港」。

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為了佈署防備美軍入侵,高雄成為日本軍事要塞之一,日軍預估鳳鼻頭與林園預測可能為登陸位置,招募在地人執行地下道築建工作,在戰後高雄雖曾經一度再要塞化,日後卻因軍用功能日漸消遞而撤出,成為閒置用地後反而成為當地居民孩提時代遊玩探險的空間。

1987年解嚴後,城市空間逐從中央控制下放至地方,高雄從港口管制走向可親人的港市合一政策,人文相關組織也跟著蓬勃發展,林園文化協會為了能將鳳鼻頭軍事遺址有初步的紀錄,全程以攝影留下探勘過程,透過耆老口述歷史描繪臨海工業區進入前自然人文景觀,九零年代社區營造初蓬勃發展,地方組織團體開始嘗試保存過去具有當地歷史性的而在都市迅速擴張下地景不斷被刮除的地景。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林園文化協會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小港鳳鼻頭沙灘
  • 創作者
    林園文化協會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99/2/16
  • 媒體類型
    影片
  • 時間分期
    1999
  • 地點
    拍攝地點
    高雄市小港區鳳鼻頭沙灘 (120.3579087, 22.508587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