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桃米的蛙哥和蝶妹公仔

921地震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協助桃米社區重建,在跨領域合作下桃米成了台灣聞名的青蛙村。以青蛙為主力的生態旅遊帶動社區綠色產業的發展,讓桃米成了重建區社區家戶所得成長率最高的地方,寫下「把青蛙叫做老闆」的社區傳奇。

2010年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大埔里地區揭櫫「再現埔里蝴蝶王國」運動,立基於青蛙村的基礎,擴大連結到蝴蝶鎮的再造,「蛙哥蝶妹」成了桃米和埔里最佳的生態識別。2015年3月,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文化部藝術浸潤空間計畫、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和紙教堂的經費挹注,以及土地所有者羅水金家族的無償提供下,導入「蛙哥和蝶妹」的地域形象,著手進行環境改善。

首先,跟相關業者溝通,拆除琳瑯滿目的各式招牌。並將原本長7米半的巨大鐵板,切割「瘦身」為5米,邀請桃米第1任駐村藝術家吳衍震、周芳聿,進行鐵板彩繪。兩人以蛙界的「威猛先生」虎皮蛙和性感可愛的莫氏樹蛙作為青蛙挑米的主角,呈現「挑米坑仔」的老地名印記。

青年藝術家陳宗勳和廖健棠,攜手打造的吉祥物「蛙哥和蝶妹」公仔,矗立在鐵板上,在木工、鐵工和藝術家的協力下,讓丁字路口的環境裝置,有了地域的獨特風味。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桃米里
  • 地點-縣市區
    南投縣
  • 撰寫者
    顏新珠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1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