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造成福同宮活動中心建物損壞,2000年9月,桃米社區居民進行初步整修,並保留2樓地震受損的震跡。其後,在文建會、南投縣文化局的經費支持,以及台灣飛利浦公司的燈光贊助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和社區居民,開始規劃設置台灣第1個以社區為基地的921震災紀念館。
2002年,透過結構體補強、建物的整建,桃米鄉親所提供的器物、地震物件成為展示的館藏,以社區為基地,重新爬梳、記錄社區的共同記憶與歷史。震災紀念館屋頂一側,還安放埔里藝術家張家銘和杜金陵所共同創作的裝置藝術「蜻蛉」。
2003年1月11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將完工後的921震災紀念館的經營管理與館藏,正式移交給福同宮及社區。這裡一度是桃米生態旅遊遊客營運中心的辦公室,入口處是作為居民交流的「社區客廳」,以及農特產品的展售。歷經數年的使用後,福同宮將921震災紀念館收回,停止對外開放,全台唯一的社區型震災紀念館告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