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廟會慶典並非只有傳統祭儀,並是與時俱進、反映當下人們的生活與喜好,遶境陣頭便經常將各個時代的流行文化元素融入遶境行列,例如:北管演奏大受歡迎的港片《功夫》主題曲、童仔結合舞曲變成電音三太子、早期電視布袋戲角色的假裝行列,以及霹靂布袋戲角色的大仙尪等等。
1970 年代,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風靡一時,桃園大溪的社頭(大溪人對子弟軒社的稱呼)將布袋戲中的角色製作成尪仔頭,加入遶境隊伍,被大溪人視為童仔的前身。圖中為聯合西樂隊的遶境情景,三位布袋戲角色由右至左為史艷文、哈麥二齒、劉三,均出自在地藝師之手。
聯合西樂隊係由大溪在地人李訓能、江家田、鄧健次、莊森雄、游永田、游永樂等愛好西樂者於 1964 年所組成,成員皆會演奏一種以上的樂器;然而因成員老化、人數減少,自 2012 年左右已停止出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