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民國48年)臺灣農林公司魚池茶廠(俗稱日月老茶廠)落成,1959年(民國48年)6月由時任經濟部長的楊繼曾先生題字制碑,十分風光、也令人瞭解到其重要性與獨特地位,楊部長所題『利用厚生』一詞,蘊含著對茶廠的期待,期盼能夠充分發揮物的作用,使民眾富裕、造福百姓。
「利用厚生」一詞意為「充分發揮物的作用,以讓民眾富裕」。臺灣茶產業在歷史上對台灣的經濟佔有相當的一席之地。歷經清朝的品種及製茶技術引進,產銷茶類於1969年(民國58年)首次以臺灣茶(FORMOSA TEA)外銷,讓世界知道烏龍茶;又經日據時期發展綠茶及紅茶,開啟另一扇外銷市場。近代,因工資、物價成本的升高及外銷市場競爭者多,臺灣茶逐漸失去外銷而改為內銷型態,當時國內正逢經濟起飛,民生富裕且採購力強,讓臺灣茶的發展由量大的外銷轉為量少而質精的內銷。現今面臨政經社時局變化及全球暖化的影響,加上消費者更加重視食安議題,更擴大到耕作環境的友善經營,茶產業逐漸轉型與農業休閒旅遊結合,透過現場的瞭解與實作,讓食農教育深植人心。
利用厚生石碑設於日月老茶廠大門右側轉軸門旁,已逾60年仍歷久彌新,如今茶廠已由全盛時期的生產導向,逐漸結合旅遊開放觀光。盼透過依舊矗立的石碑,讓更多旅人瞭解到當時魚池茶產業的風華與對我國經濟之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