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花蓮縣秀林鄉大禮部落(太魯閣族部落)。照片中的太魯閣族婦女臉上刺有「額紋」和「頰紋」,代表此人已達適婚年齡,且是善於織布、照料農作等能承擔責任的成年人。她攜帶著太魯閣族常見的傳統編器─背簍(brunguy)和簸箕(bluhing)。背簍主要為搬運物品之用,為原住民常見的背負工具。當背負的物品較輕、距離較短時,族人會使用肩背帶背負於背上;當背負的東西較為沉重、距離較遠時,便使用頭帶,靠著頭部的力量支撐重物。簸箕是用來揚去穀類糠皮的編器,婦女們在搗完小米後,便將搗碎的小米放在簸箕上,在風中上下翻動,借著風力去除小米殼,留下細小的小米粒。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