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楊氏節孝坊

跟楊氏節孝坊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楊氏節孝坊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楊氏節孝坊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楊氏節孝坊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圖為新竹市現存最早的牌坊「楊氏節孝坊」,開啟台灣牌坊四柱三間三層的建築典範,位於石坊街4號,為郭晋麟於2020年4月拍攝。過去石坊街整條街都為石板路,現僅留存牌坊下約20公尺的路面,並於1985年列為市定古蹟保護。

楊氏本名楊居娘,17歲嫁竹塹人林熾為妻,24歲喪夫,她身兼父職,獨立撫養兒子長大成人,至45歲去世,共守節21年。兒子林德修後來取進「監生」、孫子林元會取進「庠生」。楊氏堅貞守節、以母兼師、撫孤孝親的節孝事蹟,在當時十分感人, 1819年(嘉慶24年)由閩浙總督董教增、福建巡撫史致光等人上報簽准建坊,並於1824年(道光4年)建成。當時如果受到旌表,地方官需補助三十兩來建石坊,而與實際建坊經費仍有一段差距,因此雖然受旌表的人不少,而石坊卻極稀有。石坊的最大意義在於表彰節孝事蹟,因是極為榮譽的事情,通常設立於來往的通道上。楊氏節孝坊所在的石坊街,早期是來往西門的要道,由城外入城即可看見。石坊有陽面與陰面之分,通常中央刻雙龍搶珠者為陽面、雙鳳呈祥者為陰面,一般來說以陽面朝外,但現在從西大路進入石坊街,看到的其實是節孝坊的陰面,從石坊街向外看才是陽面。

石坊的位置可看出早期居民活動的路徑,更可作為一條街道入口的最佳意象與標誌,這條街道更以此坊命名。旌表制度是在中國傳統社會生活中,官方為了維護倫理綱常、教化社會、激勵風俗,對於具有忠孝節義和善行的人,所訂的獎勵辦法。旌表的内容計九類,其中節孝是指旌表孝子、節婦、烈婦、貞女等孝義行為。節孝坊的建立目的即藉旌表婦女之貞節事蹟,彰顯中國婦女美德,使一般民眾所效法,以維護風教之制。雖然與現代的觀念已大不相同,在當時卻是婦女生涯的最高原則,節孝坊反映了當時期的價値觀。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楊氏節孝坊 / 撰寫者:新竹市文化局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48372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新竹市東區石坊街4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8031287
所在地-經度
120.9646148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新竹市文化局,〈竹塹舊城 漫遊行〉,《102年新竹市社區深度文化之旅導覽手冊》,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2013;新竹市政府,〈第三級古蹟簡介〉,《新竹市古蹟導覽手冊-風城》,新竹市:新竹市政府,2002。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