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門外」地名的由來

「南門外」地名的由來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南門外」地名的由來

照片由郭晋麟於2020年拍攝,位於現今西大路、林森路交叉處,為淡水廳城南門舊址,名約「歌薰門」。1829年(道光9年)建成,當時的建築形式為歇山重簷二層樓,於1907年(明治40年)因實施都市計畫而拆除。

1895年(光緒21年)中日甲午戰爭,訂馬關條約割臺,臺灣進入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將臺灣行政區劃分為三縣一廳,清領時期之「巡司埔莊」與「園中央莊」兩地名合稱為新興莊 (約今南大路以西一帶)。1901年(明治34年)在行政長官後藤新平主導下,將臺灣的行政區做了一次大幅的變革,重新劃分為二十廳;此時便將新興莊地名改為「南門外」,南門外聚落的中心是在現在的竹蓮里,也包括下竹里、頂竹里、南大里、寺前里、振興里。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新竹市北區
免費進場
史料原文/譯文
竹蓮里長鄭煥堃訪談,2020)。
所在地-緯度
24.80039795363556
所在地-經度
120.96645937540741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竹蓮里長鄭煥堃訪談,2020;鄭煥堃,〈南門外〉,《竹蓮畫話》,新竹市:新竹市東區竹蓮社區發展協會,2018。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