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鶴茶指舞鶴村之半球型包種茶,於西元1978年命名。1971年(民國60年)初外銷日本的煎茶行情看俏,由於北部茶區茶菁原料不夠,臺灣省農林廳乃積極在東部地區選擇適合的土壤種植,最後選定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舞鶴村屬台地地形為紅色酸性土壤,PH值在5.5—7間適合種植茶樹。
當時由龍潭茶區的新福隆製茶廠葉發繕先生率先至當地種植,選擇生長力強,可作為煎茶的「青心大冇」品種,並兼種少許青心烏龍、大葉烏龍等品種,並蓋富源製茶工廠收購茶菁,奠下了舞鶴村茶葉產製的基礎。後因茶葉產製成本的提高,綠茶外銷遇到瓶頸,政府轉為內銷市場的供應,廢除製茶工廠設置條例,鼓勵茶農自產自製自銷,包種茶成為市場主流,搭上包種茶產製列車,舞鶴村開始生產半球形包種茶。1978年(民國67年),前行政農發會主任委員李崇道博士蒞臨舞鶴,品嚐當地茶農製作香醇甘美的半球形包種茶,特命名為「天鶴茶」。
自此之後瑞穗天鶴茶聲名大噪,栽培面積加倍成長,舞鶴台地幾乎全被茶園所覆蓋,種植面積廣達200公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