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毫烏龍茶製程之研究_攪拌次數與不同叮咬程度

  

本照片為2006年(民國95年)茶業研究彙報第25期146-156頁,「白毫烏龍茶製程色素成分變化之研究」中不同攪拌次數與不同叮咬程度茶菁製作之白毫烏龍茶(東方美人茶)之感官品評結果。作者為茶改場陳俊良、陳國任,臺灣大學楊志維、許明晃、黃文達及中研院楊棋明副研究員。

  本篇研究所使用的材料為同一茶園之被小綠葉蟬叮咬嚴重之茶菁與未被叮咬之茶菁。試驗結果顯示,沒被叮咬的茶菁即使經過日光萎凋及室內靜置攪拌5次之步驟,最後僅形成熟果香,不會有蜜香。而被叮咬之茶菁,在很前期就會形成蜜香,但若攪拌不足,則會呈現菁味,要到第三次攪拌之後才會形成熟果味。

  在本篇研究發表之前,提到白毫烏龍茶(東方美人茶)時多半會以「蜂蜜熟果香」一詞來形容。但本篇研究清楚將蜜香和熟果香形成的原因(叮咬和發酵)給區別開來,自此以後,蜂蜜香和熟果香才被廣泛地分開使用。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俊良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0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