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茶業改良場於1988年(民國77年)執行「茶園低壓灌溉試驗與示範」、申請與核定之戶數面積與分佈區域表。
茶樹適合種植於排水良好的台地與山坡地,為了耕作方便,很多坡地茶園也闢成平台堦段成為平台堦段茶園。為了保持茶樹之生長,茶園相對濕度宜保持在78%-80%以上,土壤的濕度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5%最適宜。水份是茶樹有機體的重要成份,主要來自降雨與空氣的濕度,茶樹所需的水份、無機養分絕大部分是從土壤中取得。
然而,臺灣原本雨季就比較集中,多數緩坡地與台地茶園又位於水源較缺乏之地區,為維持土壤含水量的充足,有些季節必須灌溉。多數茶園水源取的不易,水的加壓系統設置成本較高,因此經長期研究結果,在台地、緩坡地與平台階段茶園,建議以PE穿孔管灌溉茶園。
PE穿孔管灌溉系統屬於低壓灌溉系統,施工方便、成本低、灌溉水量介於點滴灌溉與噴撒灌溉之間。由於,灌溉水量僅噴撒灌溉之四分之一,又容易進行灌溉兼施肥,故成為茶園旱作灌溉的主要推廣項目。
1988年(民國77年)總計核定16個鄉(鎮市)29戶23.79公頃茶園,設置本系統。核定前,茶業改良場研究人員會先現地審核地形與水源取的之難易;核定後,會依現地狀況繪製設計圖,建議數家合格廠商,交由茶農自行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