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茶業改良場於1987年(民國76年)執行「提高機採茶菁品質之機械操作技術研究」時,所獲得之茶菁收量、茶菁漏失率、茶菁破碎率與茶菁品質表。
藉由機械採茶操作控制技術,提升茶葉產量的品質,並維持茶樹樹勢與生長,增加茶葉的經濟價值,於1987年(民國76年)7月至1988年(民國77年)6月在龍潭青心大冇茶園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試驗。
試驗採剪刃水平(A)、剪刃微向上(B)、剪刃微向下(C)、前斜角度(D)與後斜角度(E)等五種處理的操作方式進行茶菁產量、茶菁漏失率、茶芽破裂率與茶菁品級比較分析,其研究與測試重點概述如下:茶菁產量比較:結果無顯著差異;茶菁漏失率以E > C > D > B > A,結果達5%顯著差異;茶芽破裂率為E = B > D > C > A,結果達5%顯著差異;茶菁品級分析以A優於C優於D優於E優於B,以A處理最幽。綜上比較分析結果,A剪刃水平的處理方式最優,值得作為最佳採用的操作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