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茶業改良場於1974-1976年(民國64-65年)執行「茶樹著葉角度對機械採摘法之關係研究」時,三種採摘面茶菁破碎比例比較表。
機械剪採茶菁在節省人工採摘的費時和效率幫助大,但機械剪採無法像人工採摘在著葉角度把控上較精細,導致產生較高的碎葉,為了提升效率同時也提高茶葉品質,此實驗在茶樹著葉角度、採摘面、採茶機型做交叉實驗,以得到最佳組合。
試驗結果顯示,在往復式採摘機型上,應用淺弧型採摘面產生的碎葉和莖重量比率分別約25%和20%,不管著葉的角度大或小,比起另兩種機型都減少了約5%以上;在往復式機型:應用淺弧型採摘面上,對於提升茶葉品質是最好:在往復式機型使用於平臺型採摘面時,水平式機型表現最好,其產生的碎葉比率約21%左右,比次之的往復式機型少約3%,比最差的迴轉式好約10%。
綜上,往復式機型對著葉角度不敏感,且雖然在平臺型採摘面表現不是最好,但相差在3%左右,判斷此機型在不同環境和不同茶葉品種的應用面是最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