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992年(民國81年)茶業改良場執行「機採茶園剪枝方式對茶樹生產之影響」計畫後,所獲得之產量記錄表。
機械採茶具有效率高及降低生產成本的特性,但茶樹機採後採摘面整齊,很多茶農即疏於剪枝,經多年機採後,採摘面上之茶芽密度變大,茶芽性狀變劣,影響茶菁產量。
茶業改良場於1992年(民國81年)進行不同剪枝與機採方式對茶菁產量試驗調查,使用雙人採茶機及雙人剪枝機於青心烏龍成木茶園,以4重複3處理(A.春茶剪枝後,夏季不採,六月白行淺採整型,秋冬茶行正常機採,B.春茶剪枝後,夏季行一心三葉以內之淺採,六月白以後至秋冬茶皆正常機採,C.春茶剪枝後,自夏茶至秋冬茶皆行正常機採,此為慣行法)試驗。試驗結果,全年度採收五次,總茶菁產量以A處理最高,C處理次之,B處理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