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影片是2020年(民國109年) 由于文正於苗栗後龍所拍攝,影片主題主要是由劉讚標口述後龍新港社的歲時民俗。
劉讚標仍居住於猫老尉家族的舊址,他是家中么兒,跟哥哥差了13歲,跟大姊差17歲,對於拜拜方面的事情知道的細節不多,能講出來的都是他的親身經驗,比方冬至拜拜後黏湯圓,因為他爸媽在世的時候會叫小孩去黏,而他負責的是「灶」,所以他知道,但是還有哪些地方會黏他不清楚,以他的經驗而言,他爸媽在世時家中確實有在冬至黏湯圓的習俗,當然,隨著老人家過世或房舍改建,這個習俗也會消失,劉讚標表示,以前的三合院房子因為有灶,所以黏湯圓的習俗還在,但房子改建成一般的透天厝以後,灶也改了,父母不在了,這個習俗也就被放棄。
在他家正門上方有貼五張紅紙,他很清楚這個叫「五福紙」,過年的時候貼,而且「村子裡家家戶戶都有」。以我們在新港東、西社觀察的經驗,貼五福紙的住家比例確實很高。至於小年夜拜天公,這個習俗他父母還在世的時代確實是有,有時還要殺豬公,住老房子時,就是在三合院的院子拜,而現在則是在他的正門前方,因為媽媽在世時都是由媽媽指揮,但對於要準備什麼東西、拜拜的意義他並不那麼清楚,現在老人家走了以後除夕子時拜天公也變得不一定,鄰居間會互相看要不要拜。
談到天公爐,由於他的客廳已經整理過,天公爐被拿掉了,但劉讚標仍能指出過去天公爐吊掛的位置以及旁邊掛吊燈的插座。他表示家中確實有天公爐,他雖然無法區別天公爐或三界爐的差別,但因為哥哥跟他說這是天公爐,所以他知道。他每天早晚拜神明時都得上香,因為天公爐吊的位置很高,所以必須搬椅子過來踩上去才能插香,在三合院的老房子正廳中央也有天公爐。這種吊掛在家中神明廳內的天公爐,與我們過去在東海岸、屏東萬巒鄉所看到的天公爐確實形式不同,在道卡斯族居住的新港社,我們看到數戶人家的天公爐是掛在屋內,這種形式與閩南人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