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畫殘垣為藝術

921地震後,埔里鎮市區滿目瘡痍,到處斷垣殘壁。在中正路和西安路交街口拆除後的空地上,活動發表會上,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在水泥柱上提上「殘牆風華」四字。12面殘牆,是藝術家對土地的深情,期盼一座城鎮的復活。

時任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曾旭正,每周有3天會在埔里,帶領學生從事校園重建與空間規劃的討論。曾旭正的姊姊曾惠梅是埔里的媳婦,當時擔任南投縣耕藝藝術協會總幹事。在惶恐與不安的災後,姐弟倆與埔里友人,希望找出一個可以激勵埔里人的活動,重新出發。

在長期的思考與對話後,於2000年推動「畫殘垣為藝術」的計畫,找出適合的12處殘牆,邀請藝術家王灝、孫少英、黃勁挺、潘樵、廖珮如、吳新年、陳士侯、白丰中、陳久泉、蕭進興等人進行創作,把藝術帶進埔里街頭,並結合民間產業製造話題,成為觀光新景點,期望讓埔里災區能浴火重生。

基本資訊

  • 地點-縣市區
    南投縣
  • 撰寫者
    顏新珠
  • 時間起
    200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