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支那事變從軍記章

跟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支那事變從軍記章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支那事變從軍記章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支那事變從軍記章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支那事變從軍記章

此記章為日本造幣局製造。正面有菊花圖及火鴉,火鴉的雙爪下各抓著一面軍旗,左為陸軍旗,右為海軍旗。背面在山水圖案之間用篆書刻有「支那事變」4個大字。紀念章為圓型,直徑30毫米,厚2.8毫米,重約15.8克。紀念章放置在黑色的長方形皮盒中,盒面上印有「支那事變從軍記章」8個燙銀隸體漢字,做工精美。

日本政府於1939年(昭和14年)7月27日發布496號帝國令,決定發行「支那事變從軍記章」,頒發給從戰爭爆發直至戰爭結束所有赴中國參戰的日本軍人。每當戰爭爆發,日本政府為鼓舞民心士氣,頒發各種不同紀念章作為榮譽象徵,以鼓勵人民加入部隊參戰。此「支那事變從軍記章」可說是當時眾多紀念章中發行數量較多的一枚。

盧文英,安平王城西社人,1917年(大正6年)12月3日出生,卒於2005年,1930年3月安平公學校第25屆畢業,1934年(昭和9年)安平水產學校畢業,畢業後在嘉義鳳梨罐頭會社工作、臺南三井運輸公司、安平的製鹽會社任職,1937年(昭和12年)被徵召至中國參戰,擔任軍夫役長,參與上海羅店鎮戰役,後隨軍隊攻打武漢三鎮,其中回臺灣整訓再至中國戰場,1939年(昭和14年)退伍。這是日本政府頒發給他的支那事變從軍紀念章。1945年擔任臺南警察署安平壯丁團團長,日本撤出臺灣後,擔任台鹽高雄倉庫主任、安平鹽場副主任,直至1972年(民國61年)退休轉任於妹婿吳真經營的維新成衣廠及鋁廠擔任總務經理,至1987年(民國76年)才退休。

根據2020年5月採訪盧文英之子盧友禮,回憶當時父親告知他們,當軍屬一年多時間,基本上走了中國15個省市。因為戰爭許多城市面臨衰敗殘破不堪,不若以往繁華。在中國戰場的經歷,對安平軍夫而言,他們只是踏過這片土地的過客,戰場中他們看到顛沛流離的百姓,更加的懷念在臺灣的家人,也期望能避免戰爭的洗禮。

對安平人而言,會習慣用「夫」字而非「伕」字,乃是對地方而言,「伕」有奴役的貶意,也是因當時日本時代為提振台灣人民愛國情操,所以不論是報紙報導、鄧雨賢創作歌曲雨夜花,由栗原白也改編歌詞的〈譽れの軍夫〉,都以「軍夫」字稱之。

支那事變從軍記章之證譯文

支那事變從軍記章之證

盧文英

依據支那事變從軍記章令之旨授與從軍記章

昭和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賞勳局總裁從三位勳一等下條康麿

以第三十一萬七千六十三號記入支那事變從軍記章簿冊

賞勳局書記官正六位勳五等村田八千穗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支那事變從軍記章 / 撰寫者:周芷茹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48116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
撰寫者
周芷茹
創作者
盧友禮提供支那事變從軍記章 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攝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時間分期
1940年(昭和15年)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