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農林公司大溪老茶廠生產日東紅茶,茶菁經過萎凋、揉捻、解塊及篩分後,堆置於紅茶發酵槽進行發酵的情形,照片中央之品管人員正在檢視茶菁發酵狀況。發酵為影響紅茶品質之重要關鍵,揉捻結束時發酵尚未完全,需經過補足發酵處理,方能形成紅茶特有的色、香、味及品質。
創立於1899年的台灣農林公司,前身為「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是百年老字號的製茶廠,早在日治時期就已嶄露頭角,其位於大溪的茶廠建於1926年(民國15年),占地1,670坪的大溪老茶廠,舊名「角板山工場」,在當時台茶興盛,外銷歐美達到巔峰的年代,將茶奉為「黑金」,老茶廠一天三班制,機器沒日沒夜不停運轉,盛產的日東紅茶每年可達600英噸之多(1英噸=1200公斤)。
茶改場於1948-1955年(民國37~44年)間,為使試驗研究機構與生產企業配合,奉台灣省政府令併於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茶葉分公司。
共同撰寫人:蘇宗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