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民國76年)茶園面積調查結果顯示,臺灣地區茶樹種植面積總計為24,584公頃。隨著國民所得提高,生活品質提昇,茶葉內銷數量激增。為因應國內需求,除於中部及東部內銷茶區擴大栽培外,茶園分佈更擴及至昔日從未植茶之南部地區,發展高山茶。由於墾植頗速,以發展為一重要茶區,計有茶園,嘉義縣806公頃、雲林縣215公頃、高雄縣70公頃。
當內銷茶區蓬勃發展之際,北部茶園卻因外銷不利,茶園廢耕轉作多,若與1959年相較,臺北縣減少茶園11,926公頃,約0.70倍;桃園縣減少6,799公頃,約0.69倍;新竹縣減少6,086公頃,約0.47倍;苗栗縣減少3,172公頃,約0.62倍,計減少27,983公頃。
由上可知,從民國1959年(民國48年)迄今(1987),由於各地茶區間相互消長及新興茶區崛起,使得臺茶地區分佈已有明顯遷移,由過去偏集於北部坡地漸向全省各地擴散。同樣的,生產重心也稍有南移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