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林淑英女士(1947-)於1965年上裁縫補習班時所留下的筆記,左側為旗袍前身片版型筆記,右側為洋裝版型筆記。當時林淑英女士已年滿18歲,正準備由家人安排相親,她的母親出於對女兒婚後生活的考慮,決定讓女兒去裁縫補習班學習裁縫技能。
當時居住在林淑英女士家附近的郭阿嬌女士結婚不久,在婚前也上了一段時間的裁縫補習班,基於對鄰居的信賴,林淑英女士的母親拜託郭阿嬌女士帶她到郭阿嬌女士上過課的裁縫班去學裁縫,該補習班位於迪化街,在林淑英女士的回憶中,多是坐在郭阿嬌女士的自行車後座去上課。因當時裁縫教材書籍較高昂,故在裁縫班上課時,都是由老師在黑板上畫圖、寫板書,學生再將版型抄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上課的內容有旗袍、洋裝、禮服,甚至運用大人襯衫與衣服改為小孩服飾。
臺灣的裁縫補習班源頭可溯及日治時期的女學生教育,當時會在學校教授女性洋裁與和裁等縫紉課程,民間也開始有專門教授縫紉技能的教育機構,在1980年代臺灣成衣興起前,女性多會學習縫紉、製衣的技能,以利婚後節省家用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