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茶業改良場於1972年開發第一代茶樹台刈機之作業情形。
1972年(民國61年),茶業改良場茶業機械課常昭鳴課長與李清柳先生開發第一代茶樹台刈機-「手推式台刈機」 (相片上方),利用圓盤式鋸片對茶樹切削(相片左下),過程需要2人作業,一人操作手推式台刈機,另一人負責將切除的枝條撥到走道上,台刈結果如相片右下。
茶樹種植25-30年後,樹勢開始衰弱,中剪枝或深剪枝無法恢復其樹勢時,就必須進行台刈。台刈是將茶樹在離地5公分處,將茶樹截斷,台刈後三年內可參照幼木茶園進行剪枝,第四年起依成木茶園的剪枝方法進行養成優良樹型。台刈機具的好壞,影響茶樹切面的平整度,平整度愈佳,茶樹芽點愈多,樹勢恢復愈快。由於茶樹在需要台刈時,枝幹已相當粗,以往並無是當機械可用,因此相當難執行。本機械是早期解決台刈問題最佳之機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