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五零年代臺灣居民生活寫實(412):山坡上的茅舍

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地點未知。坡地上的一間茅草房舍。茅草屋為臺灣早期常見的房屋類型,人們多就地取材,以茅草或蘆竹建造屋身,屋頂則用稻草、茅草或檳榔葉鋪蓋。其中,因竹子在臺灣的平原及丘陵區皆有種植,也成為了最常被使用的建材之一。而一般經濟狀況較佳者,才多以木材建造房屋。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新世語文化有限公司
  • 貢獻者
    檔案管理者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創作者
    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zh-TW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