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茶業改良場進行「台灣省各茶區扦插苗床土壤資料調查」時,實測22處扦插苗圃土壤之調查表。
1960年代 (民國50年) 以前茶苗繁殖多採壓條法,茶業改良場輔導農民利用扦插法育苗,廣為農民採用。民國70年代起,新茶區大量形成,需苗孔急,商業扦插苗圃林立,管理良莠不齊,尤其水分管理。由於水分管理與土壤性質息息相關。因此茶業改良場於1981年(民國70年)進行台灣省各茶區扦插苗床土壤資料調查。
本計畫由黃謄鋒及李清柳兩位研究人員執行計畫,協助技工為張允恭、賴庭輝及廖昌彥,調查苗床土壤性質及含水量等資料。由調查過程可了解,民國70年代,茶樹扦插苗圃經營者大都為茶農,其經營的面積小者數坪,大者數百坪,需要大量的勞力,以灌溉方法而言,多採人工挑水澆灌,少部分利用噴霧機或抽水機加壓送水再由人工實施噴灌,尚無自動化灌溉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