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肚溪畔

謝志成的大肚溪畔作品創作於西元2011年(民國100年),以手拉坯成型,使用台灣苗栗土為媒材,以電窯1240℃氧化燒成,適合用於沖泡高山烏龍茶類。作品規格:長 13   寬 8  高 11  (cm)。本件作品利用黑色油滴釉和無光白釉特性,和黑白顏色的反差,錯落的線條,呈現出大肚溪畔隨風搖曳的芒花,為秋天蕭瑟的溪岸增添幾分的滄茫。
這件作品採用台灣苗栗陶土,巧妙利用黑與白釉反差,先上ㄧ層黑色油滴釉,釉乾之後再用雕刻刀刮繪出芒草圖紋,之後再上一層由高嶺土配成的無光白釉,在1240。c氧化燒成,由於兩者都屬於黏性大的釉藥,黑白色釉在高溫燒成時會起泡再熔融,造成高低不平黑白相間的自然色差,黑與白的對比,明顯卻不突兀,為配合葦花圖紋,壺形設計採用直筒造形,簡單卻不失現代感,而壺嘴設計鴿嘴,力求出水完美,配上宛如叉腰壺把支撐壺身,有著好拿又蓄勢待發氣勢。

台灣壺是由台灣各地所土產的陶土所製成,並必須有台灣現代陶藝家設計理念及個人風格,亦須兼顧實用及結合台灣茶藝文化。素面也好,上釉也罷,可以強調造形卻不能太浮誇。秋天,大肚溪畔隨風搖曳的芒花,為蕭瑟大肚溪岸增添些許滄茫。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謝志成
  • 創作者
    謝志成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1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