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北斗街舊稱東螺街,東螺街位於東螺溪(舊濁水溪)南岸(今溪州鄉舊眉,位於今北斗街南側)。然嘉慶10年(1805)東螺街遭罹兵燹戰禍,翌年螺溪洪水氾濫,街貌殆毀;武舉人陳聯登、文舉人楊啟元等地方仕紳為謀久遠經營,尋得東螺溪與清水溪之間一處高亢河洲地-寶斗,考其天然清濁、大溪迥護,復以此地為南北通衢,且與舊街東螺同具河運之利,乃於嘉慶11年(1806)北向渡溪遷街寶斗,有計劃性地重建街肆。其時地方仕紳以為寶斗南一里許有文昌祠,符合「北斗魁前六星」的徵象,重建的街肆乃更稱為「北斗街」,街內道路交錯縱橫,屢屢形成井字型,號稱「台灣第一都市計畫街」。
北斗街曾為清代台灣中部最重要的內陸河港,街肆南側為東螺溪渡船頭,為南北物流、山水物產的集散地,過境商旅絡繹不絕,街肆景況繁華,舊時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北斗)」之諺。然而隨著東螺溪河床的淤積以及縱貫鐵路的避走,北斗市況漸趨沒落,今日竟退居為一小型地方中心。
現今置身於北斗古市街,散落各處的老街屋幽然矗立,陣陣飄蕩的美味鄉土小吃,更令人有一種懷舊的滋味。進入北斗老街,宮前街、元市街、斗苑路等老街遺留了不少日式街屋,諸如「長裕商店」、「合順商店」、「楊合興」、「謝炳雲醫院」、「北斗醫院」、「三層樓」等也都各具風味,引人入勝。優游於市街巷道,除了憑悼歷史古蹟外,也可訪查一些古老傳統產業,宮前街上的油車間(傳統製油廠)、周永源紙燈舖、老式理髮廳等都瀰漫著一股悠悠懷古風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