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為張永昇創作的陶金水波紋茶具組。泥與釉及火還是作者的創作中心,適當順應泥的特性,釉及火,則來加強我當下內心。
作家創作自述,陶瓷只是一個名稱,吸引人一頭栽入的則是它的多樣性,可隨著當下心情,時空及環境不同,創作不同作品 ,還有多變性,它可以是金屬的,玉石的,木紋的等等型態存在著,時時抱著學習心, 挑戰自己。西元1996(民國85)年習釉於吳毓棠老師,這開啟對陶的另一個發展方向,即材料及釉藥 , 從原料的取得上下手,大量使用木灰,天然土石等等,捨棄現成原料少用,因為每一種土石都隱含了千古年來記憶及其故事,這是科學無法一一取代的,也期望能用故鄉土,燒出屬於自己的創作品。泥與釉及火還是作者的創作中心,什麼樣的泥做什麼樣的器是沒有絕對的,要適當順應泥的特性,至於釉(當然還是以天然土石為主)及火,則來加強我當下內心感受,是歡喜,是對立,是擁有,還是憤怒或無助等。
當陶與日常物件連結時,生活會更加多采多姿,每一件作品存在,都給生活帶來無限想像空間,讓這空間連結使用者與創作者,成為情感的永恆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