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1991年(民國80年),茶業改良場場長邱再發先生研提「粉茶製造技術及其多元化利用之研究」之計畫書草案。可以看出當年之公文書仍為由右到左直書。
茶在我國被視為國飲,傳統上是做為飲料之用。但隨食品科技的發展及消費習慣的求新求變,各類食品朝多元化發展已是不可抗拒之潮流,茶葉自不例外。若能將茶葉研磨製成粉茶做為食品添加料則能擴大茶葉多元化利用的領域。因此在1991年(民國80年),茶業改良場時任場長邱再發先生研提「粉茶製造技術及其多元化利用之研究」之草案,目的在利用桃竹苗地區大面積栽培但無法製成高品質包種茶之品種及夏季低價茶菁研製成粉茶,並利用粉茶做為食品配料開發糕餅及點心等等食品,增加茶農之收益。
當時並無粉茶製造之相關技術,因此本計畫之目標是確立粉茶用原料茶之製造方法,確立粉茶研磨技術及粉茶多元化利用之開發,同時也評估了粉茶之貯藏安定性。而在近30年後之今日,粉茶之重要性再次被產業所關注,也有不少業者投入到了高價粉茶研製產業,或許當時的研究成果亦能套用到今日,提供給業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