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夏季剪採茶菁製造烏龍茶(番庄)之研究,計畫執行人為邱再發場長,研究人員為徐英祥、阮逸明、張連發、蔡永生。由中正農業科技社會公益基金會補助。
烏龍茶長久以來都是臺灣茶業研究的重心,在1991年(民國80年),時任場長邱再發先生有感於當時臺灣經濟結構的改變,農村勞力缺乏,為解決人工手採成本問題,研究以剪採茶菁來製造烏龍茶,以降低生產成本,遂研提了夏季剪採茶菁製造烏龍茶(番庄)之研究。
本研究主要目標為利用夏季剪採茶菁為原料進行烏龍茶製造研究,以青心大冇為供試品種,配合連續式部分發酵茶製茶機械,尋求較佳加工條件,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村經濟。試驗結果顯示手採茶菁之原料較剪採茶菁為優,破碎葉較少,梗及老葉也較少。而在感官品評部分,不論外觀或其香氣、滋味均以手採茶菁之毛茶成績較優異。


